Language

【產業追蹤】難以跨越的強大護城河公司追蹤

本篇整理的是擁有強大經濟護城河的公司, 強大護城河依照Morningstar的歸納分為 五類 (詳見連結),分別是 1.有效規模 2.轉換成本高 3.成本優勢 4.無形資產 5.網絡效應

【國際經濟】TPP太平洋驚雷一響 台灣準備好接招了沒

號稱地球史上最不透明的貿易協定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登場 經過多年協商後終於達成協議,成為了經濟規模超越歐盟的最大自貿區,涵蓋全球GDP超過40%。

重要產業指數追蹤

整理美國主要產業ETF作每日追蹤,可觀察強弱勢類股變化,主要依照標準普爾500中類股所佔權重的排序

【國際經濟】東亞貨幣戰誰贏?製造業寒冬來襲,貶值是台韓無可避免的命運

日韓台貨幣戰,以五年衡量
台灣和韓國其實貨幣高低變化不大,但是這個期間日本大貶30%
大開印鈔機的日本央行下定決心就是要貶到經濟復甦和達到通膨目標為止
Source:Google Finance




從股價上來看,五年來台股是三個市場中最弱的一隻死魚,不過也和韓國差不了多少
而日股則是像打了雞血一樣的暴衝,就算是日幣打了七折,日經指數漲幅也還有80%

Source:Google Finance



再看三國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日本在2013年後幾乎都維持在50以上的擴張階段
台灣則是大起大落,時有暴衝,而進入2015年則是迅猛暴跌入50以下的製造業萎縮區
韓國PMI則是一直在50邊緣掙扎,進入2015年後與台灣一起狂跌萎縮
倚賴著中國經濟的台韓兩國在中國經濟失速時也同步不振
加上產業重疊性高的日本幣值狂降,自然經濟雪上加霜
Source: Stock AI



如果光從貨幣競貶衝出口的角度來看
日本明顯是在以鄰為壑的大戰中勝出,而韓元近期則頗有急起直追的態勢,貶幅兇猛
台灣則在彭總裁的柳樹理論下,以死魚方式競貶

匯率當然不會是一國經濟發展強弱的唯一因素
但是短期來看給經濟打強心針的方式就是搞競貶
尤其東亞三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都在可控範圍,尤其油價狂貶,通膨算是非常低
台灣在2015年更是已經進入了通縮,台幣貶值空間可謂巨大
(當然CPI和民眾心理感受的差距也很大,從區域的角度看會有不同面貌
台灣是薪水不漲,但是通膨其實相對其他國家算低
韓國則是薪水漲但跟不太上物價漲速,痛苦指數和壓力比台灣還要高)























東亞三國都面臨了同樣的超級少子化問題
日本的發展已經給台韓指路,
老齡化社會消費不振,年金壓力日高,老年人更不敢消費要多存錢養老
因此通縮危機是台韓未來必見之路,
2015年是南韓和台灣開始步入人口自然減少的時刻
複製日本老化之路啟程
日本央行狂暴印鈔都欲振通膨預期而乏力
將來面對相同問題的台灣和南韓在招式用盡的情形下
很有可能也將走向競貶貨幣來推升通膨的結局,

反觀亞洲最大尾的中國
其實五年來人民幣兌美元升了9%,勞工成本更是連年快速上漲
中國經濟改革想從製造轉型消費卡關
相對東亞三國競貶,製造業壓力山大,倒閉潮一波接著一波,如今真的扛不住了
中國央行在8/11號下調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1.9%,創歷史最大降幅
打算緩解中國日漸升高的通縮危機和出口製造業困境,
人民幣的匯率彈性不足也倒逼其匯率市場化改革的進度
未來中間價報價將參考前一個交易日的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
下一步可能就是匯率波幅從2%放大到3%

人民幣在美國升息的環境下貶值壓力也很大,
那些覺得人民幣未來只會漲不會跌的人要失望了
東亞貨幣戰如今中國這艘大船入港,
周邊小船們也必受其影響,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所以結論是
知道台幣和韓元將來長線只有貶值一途
你手上還要只握著台幣或韓元的資產嗎?

至於該買些什麼?
美國金融股包含銀行、保險業等在升息利差擴大的情形下,
會是少數升息算是利多的類股族群

不過本版懷疑升息會成為循環,還是先以聯準會試水溫的動作觀之
畢竟通縮如果加劇,美國是不會硬要將利率升上去


【國際經濟】美國升息,原物料崩潰? 不,中國需求疲軟才是關鍵

聯準會預告美國今年升息幾乎已成定局
相對歐日中都在寬鬆的道路上,美元的走勢堅挺
與美元走勢反向的原物料價格持續崩潰

不過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美國升息不見得代表美元走強
下圖就顯示出2004年美國開始升息循環時,美元卻持續走弱
而黃金和原油則一路狂飆
點圖放大
source: Stock-AI
從下面這個圖就可以看出,原物料的行情和中國需求關係大
工業增長高時拉動原物料需求,推升中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
當中國希望經濟轉型從製造出口轉至消費,嚴重的產能過剩,原物料需求增長轉趨疲軟,
使得包含石油、銅、鐵礦砂等價格持續崩潰
中國面臨的變成是通縮問題而不是通膨問題,全球通膨疲弱,抗通膨的黃金自然沒有支撐

【國際經濟】謠言,泡沫,中國夢

大陸股市的崩潰在中國公安部介入抓「惡意做空」後開始止穩強彈
連放利多暴力救市無效,共產黨知道槍桿子才是硬道理,讓你不敢賣也不敢空
以公安部打擊空頭讓股市止穩,算是讓全球都大開眼界

回顧陸股這波大起大落,出現了非常多光怪陸離的現象
但是如果要濃縮成最關鍵的一句,就是「成也槓桿,敗也槓桿」

實際上,轉型中的中國實體經濟今年都不太妙(跟過去的自己比)
中國的GDP成長率放緩(基數越大越難維持高成長)和製造業PMI疲軟
Source:Trading Economics
李克強指數中的用電量成長率也下降
Source:和訊網
 李克強指數其二鐵路貨運量年增率也越來越悲劇
source:STOCK-AI.com

【國際經濟】諸神的黃昏,希臘悲劇的終結

諸神的黃昏其實是北歐神話
但是非常適合希臘的處境
「諸神的黃昏,是北歐神話傳說中諸神與巨人,怪物最終決戰,世界毀滅並且重生的世界末日。」

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受不了和債權人的談判纏鬥討不到便宜
決定將邊緣政策玩到極限,
直接交付希臘人公投要不要接受三駕馬車(歐盟、IMF和歐洲央行)的撙節政策換取援助
齊普拉斯希望希臘人投NO(克魯曼也說要投NO,跟克魯曼同邊的時候就要小心了)
表示他們賴帳的決心

希臘政府面臨著民眾擠兌的風險,存款大量流失,ATM逐漸錢被領完
於是政府開始閃電實施資本管制,銀行關門到公投結束,以及每天每個帳戶只能領60歐元
(老實說,我覺得希臘人膽子真的很大或很天真,希臘危機早就不是一兩天的事了,竟然還敢把錢存在希臘的銀行裡,搞到現在棺材送到家門口了才在領錢)



【社會觀察】國際觀到底是什麼?怎麼培養國際觀?

社會上不乏「知識份子」或「菁英」階層斥責現在年輕人沒有國際觀
太向內看,格局太小,不了解世界在發生什麼事,所以沒有競爭力、視野狹隘無法接軌全球
本版叫做「國際經濟觀察」,看起來好像是個頗有國際觀的blog

不過我覺得談國際觀這個老梗題目前,先打個預防針比較好
我相信一個人越能體認到自己的無知,他的知識邊界就越會廣闊
因此,知道自己在非常多領域仍非常無知,即便是所謂「國際觀」也是略懂略懂而已
本版提出的見解只是自己的觀察和體悟,歡迎大家挑戰和批判

圖片來源:放泥就可

通常罵人沒有國際觀,自己對國際觀應該有某種定見
因此下個好的可操作判斷的定義很重要
國際政局預測超不準的知名顧問大前研一曾對國際觀下過定義
「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什麼事,並且對這些事有提出觀點的能力」
這其實是個蠻vague的定義

因為要知道多少多廣多深世界上的事才算「知道」呢?
什麼事件都說一切都是阿共(or美帝)的陰謀算不算有提出觀點的能力呢?

出過很多和國際觀有關書的劉必榮教授,則認為,要加強國際觀
「學外文很重要,
對國際事務、國際文化有相當的敏感度與一定的興趣也很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分析國際情勢的架構」

所以操作定義就是
會外文,對國際事務和不同文化有基本了解並且有興趣
最重要的元素是自己要有能分析國際事務的架構(思考模式)

這其中最能夠有效評量的就是會外文的程度
但是光會外文不代表有國際觀,
而是掌握了進一步更深更廣瞭解國際事務和外國文化的工具罷了




至於分析的架構,
要我說就是脈絡化的思考判斷和更強的同理心換位思考

【國際經濟】美國升息 熱錢回家 亞洲再釀金融危機?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背景和成因複雜,
但大環境是美國升息,竄入亞洲的熱錢回家
造成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經常帳赤字國家貨幣高估,
連遭國際炒家狙擊大貶,並逐步衍生成金融恐慌風暴
如今美國再次醞釀升息,亞洲國家這次是否準備好了呢?

本版認為,這些東南亞國家已非吳下阿蒙,97金融風暴後都有大幅改善體質
重演亞洲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低,
這次特別以東協主要的經濟體印尼、泰國、馬來西亞這三個當年重災區國家為例
整理了一些圖表來佐證

首先是經常帳赤字改善,外匯存底的大增,給了這些國家抵抗金融動盪的底氣
畢竟炒家狙擊貨幣時,跟各國央行對幹也要衡量對方銀彈有多強
Source: TradingEconomics
Source: TradingEconomics

【國際觀察】六四後的中國,無可否認的事實和不願面對的真相

在陸股如斯狂熱的今天,務實和物質主義至上的中國人
不再在乎26年前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前發生的事
生活、賺錢、混口飯吃,就是一般人民的basic need
能夠滿足basic need的政府,說話自然能夠大聲,
叫局外人不要指指點點這中共最深的痛處

26年,中共早已洗清了天安門廣場上的血泊
坦克人(Tank Man)成為了一種符號,
一個讓支持民權的人行禮如儀年年像大拜拜一樣供奉在神壇的偶像
對中共來說,六四就像是一場每年必經的大感冒,
要對全網維穩升級,做出安全隔離

時間久了,廣場上的曾被稱謂為「英雄」的學運領袖們,一一走下神壇
曾在當時海外聲援的台港藝人們,曾齊聲唱著「歷史的傷口」、「為自由」
許多人如今在大陸的事業已經開花結果,
六四的存在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場每年的尷尬